欢迎进入西夏区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西夏区“四步工作法”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点燃乡村振兴“智动力”
2021-06-01 00:00:00    来源:西夏区党建网   作者:西夏党建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去年以来,西夏区大力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保、引、育、留“四步工作法”,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回乡、优势资源回哺、专业技术下沉、智慧力量下移,点燃乡村振兴“智动力”。

  政策加持“保基础”。通过健全制度、建强队伍、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健全基层人才保障机制,整合各部门力量,制定印发《西夏区关于贯彻区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措施的落实方案》《关于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的通知》等,打出“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九条”“导师帮带制”“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政策组合拳,从编制管理、职称评审、创新创业、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政策导向,为基层人才保驾护航,引导和激励更多人才到基层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建强基层人才队伍,加大编制调剂力度,采取“减上补下”方式,将87名事业编制调整下沉至镇街,向镇街调整转隶专业技术人才等72名;结合镇街改革试点工作配备24名副科级事业干部到基层任职;安排26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墩苗历练;尽锐出战选派22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加大基层资金支持力度,整合3500万元资金实施兴泾镇泾河蔬菜温棚产业园等农村产业项目24个,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人才政策向基层倾斜,同阳新村食用菌创业创新等项目获批人才项目支持资金90万元,16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确定为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人选等,充分调动基层各方面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聚焦发展“引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团队,聘请中国科学院王灵恩、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教授等,打造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昊苑村和华西村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贺兰山天籁艺术村,成功创获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精准选派86名科技特派员投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线,打造了食用菌种植产业园、“塞上十里休闲农事体验区”“芦花小镇”稻田观光产业园、“紫色产业”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区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引才引智培育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校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成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5个、技能人才实践基地13个、专家服务基地2个,打造人才小高地20个。打好“乡情牌”,认真实施“双创”人才培养工程,吸引大学毕业生、塞上骄子和海外留学生回乡创新创业,给予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及项目经费支持等,2020年,为82名大学生兑现保障政策,配套共有产权房38套,争取优秀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资金20万元。

  精准施策“育人才”。实行“导师帮带制”,建立“一对一”帮带导师库,采取“老带新、强带弱、上带下”的方式,由镇街、机关优秀干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导师”,帮带镇街新入职年轻干部、薄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目前已结成39对,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精心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通过现场示范、以师带徒、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年培训900余人次,切实把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基层群众,不断提升农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让乡土人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在乡土人才的带动下,共注册成立合作社115家,年经营收入达到6876万元,吸收2904名群众加入产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和乡村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鼓励致富带头人通过共同经营发展、入股分红、技术指导等方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培育致富带头人365名,带动群众6280余人,带动创收9600余万元。

  优化待遇“留人才”。加大基层人才激励力度,提高各类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基层人才工资薪酬水平,落实提升乡镇干部工资待遇政策,实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同职级人员20%,目前,532人享受乡镇补贴,累计发放金额500余万元,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放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评定向高级职称条件,可不受申报职称系列对所学专业限制、岗位职数限制等,在教育、卫生、农牧等领域核增用于定向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技术岗位35个。乡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工作成绩突出的可提高到25%-35%。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保障服务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整合资源,新增人才公寓58套,出台《西夏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后顾之忧。